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皮废渣的处理系统和方法,尤其涉及氧化皮废渣排水和转移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皮又称铁鳞、氧化铁皮,是在钢材加热和轧制过程中,由于表面受到氧化而形成氧化铁层,剥落下来的鱼鳞状物,其外观特征为刚灰色碎片和灰黑色细小颗粒及粉末,碎片呈现金属光泽,具有脆性,断口呈多孔状。氧化铁的主要成分为feo,并含有少量的fe3o4,样品主要成分为fe70.20%,mn0.49%,ca0.52%,al0.02%,ti0.02%,cu0.04%,且氧化皮是在钢材加热和轧制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无法避免,由于其fe含量较高,通常可以作为硅铁合金或硼铁的生产原料,也可作为高炉炼铁的部分掺加原料。
现有技术中对于氧化皮的处理方式主要为废水冲刷收集氧化皮废渣,然后自然干燥,当氧化铁含水量低于5%以下时,才被送去硅铁厂作为硅铁合金的原料,然后由于钢铁热轧过程通常为全天连续生产,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氧化铁皮,且氧化铁皮通常与废水混合,输送至废水槽,其中废水的含量高达70~80%,然后将废水槽中的氧化铁废渣打捞以后堆积,其氧化皮/(氧化皮+废水)的比例也高达20~30%,通常轧钢厂的做法为将氧化铁废渣打捞后堆放,自然干燥蒸发废水或靠自然地渗废水,通常为静置1~2周以后,废渣的含水量才会低于5%,其静置除水时间周期太长。且对于轧钢厂而言,每月产生的氧化铁废渣高达1000~2000吨,如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堆积,占用厂房位置,浪费土地资源,且堆放的氧化皮容易造成粉尘污染(通常氧化铁皮的尺寸在1mm~5cm之间,其中粉末容易造成污染,且浪费铁资源),此外,除了自然蒸发、干燥废水外,废水还会渗入土地,造成土地污染,由于长时间地渗透,很容易造成废水槽的坍塌,带来安全隐患(通常氧化皮废渣堆放的地方紧邻废水槽,数千吨的废渣会造成废水槽的槽体破裂),即现有处理氧化铁废渣时存在以下问题:(1)氧化皮干燥周期太长;(2)氧化皮堆放占用大量土地;(3)氧化皮废水地渗存在安全隐患;(4)堆放周期太长会导致粉尘污染,铁资源浪费;(4)氧化皮打捞主要以人工方式打捞。
此外,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等部门于2008年发布的11号公告中的《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弃物目录》中列出了轧钢生产的氧化皮,因此氧化皮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其价值可见,据了解,在硅铁的生产过程中,氧化铁作为主要的原料需求量不断上升,通常7
声明:
“氧化皮废渣的处理系统和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