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计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实心高密度钨合金棒料的旋锻模具。
背景技术:
2.旋转旋锻(旋锻)是一种用于管件、棒料等零件精密成型的工艺方法,锻锤沿周向均布于待加工零件的周围,锻锤在绕零件转动的同时沿径向做高频、小行程的锻打运动,使待加工零件由小变形而累积到较大变形。
3.旋锻法是生产钨丝坯料和细棒的常用塑性加工方法,不同尺寸的棒材于氢气气氛中加热到1400~1600℃,在不同型号的旋锻机上进行旋锻。开始道次变形量不宜过大,随后可适当增加变形量,旋锻变形过程中工件和模具间用石墨润滑。加工后的钨棒密度可达18.8~19.2g/mm3,但是在锻打时金属流动性差,容易在模具缝接触位置出现晶粒长大等不利于整体性能的缺陷,产品性能以及生产效率会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实心高密度钨合金棒料的旋锻模具,通过对旋锻模具结构和关键数据的设计优化,能使旋锻所产生的缺陷均匀分散,而不是集中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
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用于实心高密度钨合金棒料的旋锻模具,所述模具设有旋锻面,相邻模具的合模面为曲面,合模线呈s形曲线,与旋锻件接触为螺旋曲面,曲面最大转角为90
°
,上下表面与旋锻件的接触线为正弦曲线。
7.进一步地,包括第一模具块、第二模具块、第一模具块上表面、第二模具块上表面、第一模具块下表面、第二模具块下表面、合模面、合模线和旋锻面;所述第一模具块上包括有第一模具块上表面和第一模具块下表面;所述第二模具块上包括有第二模具块上表面和第二模具块下表面,连接上下表面的旋锻面构成模腔;所述第一模具块与第二模具块合模面为曲面,合模线呈s形曲线,与旋锻件接触为旋锻面,曲面最大转角为90
°
,上下表面与旋锻件的接触线为正弦曲线。
8.进一步地,旋锻腔上直径为16mm。
9.进一步地,旋锻腔下直径为12mm。
10.进一步地,模具块与旋锻件接触曲线为正弦曲线正半段,旋锻面为螺旋曲面。
11.进一步地,模具块与旋锻件接触曲线为正弦曲线负半段,旋锻面为螺旋曲面。
12.进一步地,各模具块螺旋旋锻面的表面采用抛光处理,抛光后的粗糙度为rz0.2~0.4。有利于减少旋锻模具与旋锻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材料流动难度,降低设备的震动值,使材料缺陷去集中化。
13.进一步地,
声明:
“用于实心高密度钨合金棒料的旋锻模具”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