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铜钨合金‑铜‑钢复合电触头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将钨粉压制成型,得到坯块;将坯块进行预烧结制成骨架,得到钨骨架;根据钨骨架的重量计算理论铜熔渗重量,并按照理论铜熔渗重量的1.2‑1.4倍对钨骨架进行铜的熔渗,得到铜钨合金;分别对铜钨合金、钢件和铜件进行机加处理,清洗后,再进行装配,并在装配后的铜件顶部放置铬铜合金,抽真空后,在1250‑1300℃下进行烧结,冷却后,得到毛坯;对毛坯进行热处理,得到铜钨合金‑铜‑钢复合电触头。
本发明属于硬质合金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硬度高强度硬质合金涂层刀片,包括基体和涂层;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基体原料由碳化钨WC:89~90%、Co:6~7%、钨钛固溶体:1~3%、钽铌固溶体:1~3%组成;所述涂层包括AlTiN基底层、TiAlSiN功能层和TiSiN表面层。本发明通过添加固溶剂制备出高硬度、高强度的硬质合金基体,再结合电弧离子镀技术沉积出特定梯度复合结构的涂层,减少涂层内部缺陷,降低涂层内应力,提高了涂层的韧性、膜基结合力,且涂层均匀致密,具有高硬度和抗高温氧化性,涂层与刀片基体的良好搭配,使刀片寿命大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氧化着色压铸铝合金材料及其在生产手机中板连边框的工艺,涉及铝合金设计技术领域。所述可氧化着色压铸铝合金材料由Si、Fe、Mg、Mn、Zn、Cu、Zr、Ti、Ca、混合稀土等元素组成,且混合稀土为Ce与La混合得到,且Ce与La的质量比为1.5~1.8,且所述压铸铝合金材料生产手机中板连边框为一体化压铸手机中板连边框或与6013铝型材一起压铸做成手机中板连边框任意一种。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该压铸铝合金材料能够和6013铝合金板材共同生产中板连边框
本发明属于高熵合金增材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LNG低温潜液泵滑动轴承的电弧增材再制造修复的方法。本发明采用通式为(CrFeMnNi)xCuyAlzZw的高熵合金对轴瓦进行修复或制造,有效提高LNG低温潜液泵轴承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有利于降低维护时间和使用成本,且本发明电弧增材再制造修复的操作流程简单,经过修复再制造的滑动轴承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强的低温耐磨性,在液氧、液氮、液化天然气等润滑环境中极具应用潜力,可有效延长LNG低温潜液泵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金属箔材及其制备方法、极片和电池,所述改性金属箔材包括基材和设置在所述基材表面的改性层;其中,所述基材的材料包括表面含有羟基的金属箔;所述改性层的材料包括聚氨酯。本发明的改性金属箔材中,聚氨酯在基材表面直接生成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热熔胶具有流动性在涂覆过程中流到活性物质区域,造成不可避免的容量损失。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合金烧结领域的一种硬质合金智能烧结装置及工艺,烧结炉的内部安装有丝杠,丝杠的表面通过螺母螺纹套接有移动环,轴杆的表面安装有引导框,轴杆的一端套接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的表面啮合连接有移动齿条,利用引导框、移动齿条、微型电伸杆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可在进行合金烧结处理时,在烧结炉内向下移动的过程中通过切换倾斜状态以确保送料、存料操作的稳定进行,实现智能化的高效上料操作,并通过对引导框进行变形和约束筒安装方式的改变,可在烧结结束后,引导框上移时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晶粒近α高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所述细晶粒近α高温钛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合金粉末填充到SLM加工设备的构建平台上,开始SLM加工;SLM加工时激光功率为260~380W,扫描速度为1000~1500mm/s,扫描间距为0.05~0.15mm;所述合金粉末为Ti60合金粉末和硼粉以及铁粉混合;(2)对SLM加工所得产品依次进行去应力处理、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去应力处理和时效处理的温度各自独立地选自600~1000℃,固溶处理的温度为1000~1300℃,且固溶处理的温度>去应力处理的温度>时效处理的温度。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材料自动熔炼浇铸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浇铸装置、原料坩埚盘、模具型芯盘,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浇铸装置之间通过信号线进行数据通信,所述原料坩埚盘设置有多个坩埚工位以用于放置多个原料坩埚,每个坩埚工位放置一个原料坩埚,每个原料坩埚用于装合金金属原料;所述模具型芯盘设置有多个模具工位以用于放置多个模具型芯,每个模具工位放置一个模具型芯,每个模具型芯用于控制熔炼后的合金金属原料形成所需形状的合金块体样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35合金无缝弯头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将Ti35合金棒坯中心钻通孔后热挤压;二、多道次冷轧大变形后真空退火处理;三、冷推制成型;四、清理后经退火、机加车坡口、检测得到Ti35合金无缝弯头。本发明将Ti35合金棒坯中心钻通孔后热挤压,经多道次冷轧大变形及再结晶真空退火制备出壁厚均匀、塑性良好的Ti35合金无缝管坯,再采用冷推成形、退火和机加,制备得到壁厚减薄率低、壁厚均匀性好、表面光洁平整的Ti35合金无缝弯头,很好满足了核化工领域用Ti35合金管件的需求。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强高导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高强高导热镁合金,组分包括:Zn、混合稀土、Al、X元素,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X元素为Sb、Sn、Y中的至少一种,通过将Mg锭、Al锭、Zn锭、混合稀土和Mg‑X熔化,进行精炼除渣后,浇铸得到。本发明提在合金中添加Zn、La/Ce混合稀土等对镁合金热导率影响较小的合金元素,降低了合金元素对于热导率的负面影响,并且La/Ce混合稀土以及Al元素的添加,优化了合金的铸造性能,细化晶粒,提升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本申请属于电池领域。本申请提出了从隔膜中回收聚合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隔膜进行破碎并与有机溶剂混合,超声处理,以获得悬浮液;将表面活性剂与去离子水混合,以获得混合液,所述混合液中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浓度为1mmol/L‑10mmol/L,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烷基聚氧丙烯醚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将所述悬浮液和所述混合液混合,搅拌,过滤,收集滤渣并进行干燥,以获得聚合物。通过表面活性剂将陶瓷颗粒增溶在去离子水中,实现陶瓷颗粒和聚合物基膜的分离,从而高效回收聚合物基膜,方法简单,成本低,且回收过程无二次污染,易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尺度梯度复合结构高强高韧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微观梯度结构制备和宏观层合结构制备;微观梯度结构制备和宏观层合结构制备分别爆炸硬化和爆炸焊接的方式。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望能协同发挥纳米梯度结构和分层结构在增强增韧方面的优势,针对高应变率等极端加载环境下对材料与结构的高强高韧需求,提供一种可行、高效的结构材料设计策略。
本发明涉及由金属粉末制造制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规格粉末冶金铜铬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冷等静压棒料、真空烧结矫直、再热等静压制备混粉触头,该方法可以制备规格较大的触头材料,相比普通模压减少了大吨位压机的投入和模具投入;相比直接包套冷等静压再热等静压,增加了棒料烧结矫直过程,减少了棒料包套前的车直过程和材料损耗,大大提高了材料利用率,降低了成本,另外先冷等静压第一次除气、真空烧结第二次脱气、再热等静压三次除气,材料的气体含量更低。
本发明提出一种表面改性的稀土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AlSi10Mg合金粉末与纳米TiB2陶瓷颗粒充分混合后的合金粉末为激光熔覆于稀土镁合金基材表面。本发明得到的激光熔覆层组织呈现枝晶组织形态,晶粒得到细化,激光熔覆层与稀土镁合金基材的结合区组织为定向生长的树枝晶,且与稀土镁合金基材呈联生结晶特征,使熔覆层与稀土镁合金基材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冶金结合,进而提高了稀土镁合金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从而扩大其应用范围。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完全且细小再结晶Mg‑Y‑Zn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是将均质态的Mg‑Y‑Zn镁合金依次经过挤压比为4/1的第一道次小挤压比挤压和挤压比为25/1的第二道次大挤压比挤压;两次挤压的温度均为420℃,挤压速度均为0.4mm/s;Mg‑Y‑Zn镁合金中Y/Zn原子比为2/1;本发明克服了单道次挤压过程中再结晶晶粒随温度增加尺寸严重粗化的难题,获得了完全且细小的再结晶组织,同时提高了镁合金的强度和韧性。
本发明属于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级沉淀强化Mg‑Zn‑Cu高导热变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Mg‑Zn‑Cu合金中,Zn和Cu两种元素的质量分数≤4%,其余为Mg;且Zn和Cu含量相等;先将合金熔炼得到铸态Mg‑Zn‑Cu;之后对铸态Mg‑Zn‑Cu进行反复多次的均质化处理;将均质化处理后的Mg‑Zn‑Cu进行热挤压变形处理,挤压角度为90°,挤压速度为0.4mm/s,挤压比为25:1,挤压温度为220℃~240℃;本发明通过设置Zn/Cu比、低合金化、挤压温度及90°挤压角度,实现了微米级、纳米级沉淀强化,在增强机械性能的同时平衡了导热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基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通过简单、低成本的熔炼、铸造、破碎工艺,制备了一种高效的新型铝基金属催化剂,显著提高了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对污水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其降解效率、催化剂成本均低于常规的Fe基催化剂,突破了常规Fe基催化剂中Fe2+失活导致催化效率降低的难题。本发明通过多元合金成分体系实现了反应过程催化离子的高活性,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催化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本发明属于喷涂合金工艺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喷涂特种耐磨合金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基材表面处理;S2:喷涂工艺;S3:热处理工艺:S4:后期检查与性能测试;所述基材表面处理包括清洁基材表面、喷砂处理、烘干处理,所述喷涂工艺包括喷涂设备准备。本发明通过热处理工艺的引入,进一步增强了涂层与基材之间的冶金结合,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和耐磨性,通过惰性气体保护下的加热和保温,以及自然冷却过程,有效防止了涂层在高温下的氧化、熔化和变形,同时避免了快速冷却导致的涂层内应力过大问题
本发明属于溅射靶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面铜靶材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的磁控溅射方法,步骤S1:制备高纯无氧铜杆;步骤S2:连续挤压所述无氧铜杆以形成坯料,并在挤压过程中对所述坯料进行防氧化保护;步骤S3:待所述坯料冷却至室温后进行单道次低变形量拉拔操作,控制拉拔变形量为1.5%‑3%,控制拉拔变形温度在300℃‑500℃;步骤S4:重复上述步骤S2和步骤S3至少两次;步骤S5:对坯料进行矫直操作;步骤S6:对坯料进行机加工操作,制成铜靶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合金熔炼下引连铸炉,包括连铸炉体和外罩,所述连铸炉体的下端连接有结晶器,所述结晶器的上端外壁设有用于保护水冷结构的水冷铜套,所述外罩的底端与水冷铜套密封连接,所述连铸炉体还连接有电磁装置,所述电磁装置通过在所述连铸炉体内引入磁场达到加热与搅拌效应。本实用新型高度集成化来大幅减少现场接线,同时对外输出接口为航空接插件,确保信号的稳定连接;通过采用刚玉制成换能杆的熔点较高,温度稳定性较好,因此,在高温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超声波传输性能,不易发生形变或破裂
本发明涉及有色金属熔炼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合金熔炼方法、装置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合金熔炼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混合气体输送至合金原料熔体中并进行搅拌、反应;S2、所述反应后,继续将混合气体输送至合金原料熔体中并进行搅拌,按照合金元素组成,向合金原料熔体中加入其余合金原料进行调质,熔炼后,得到合金熔体;S3、将所述合金熔体进行连铸,得到合金铸杆;其中,所述混合气体包括还原性气体和惰性气体。本发明的合金熔炼方法,解决了合金熔炼时氧、硫等非金属夹杂难以去除的问题,可获得高洁净、高性能的合金产品;
本发明涉及铜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铜镍锡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原材料准备,S2、熔炼铸造,S3、均匀化处理,S4、锻造加工,S5、固溶淬火,S6、时效处理;还公开了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铜镍锡合金材料。本发明,通过向铜镍锡合金中添加锰和铌等微量元素,改变晶体内部组织,细化组织晶粒,进一步提高铜镍锡合金的硬度和抗拉强度,避免合金组织晶粒中不连续沉淀的持续析出;采用自由锻造和小变形锻造相结合的锻造工艺,同时采用固溶处理工艺和时效处理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难加工变形高阻尼钛合金超细丝材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铸锭熔炼;(2)均匀化处理;(3)锻造处理;(4)孔型轧制;(5)冷拔加工;(6)退火处理。本发明构思合理,通过成分微调控和异构组织增韧技术,改善了高氧含量阻尼钛合金的加工变形能力;并结合钛合金丝材的传统制备加工工艺,降低了材料制备的难度和门槛,解决了高氧含量阻尼钛合金超细丝材制备加工的难题,适用于紧固件、弹性构件等规模化生产推广与应用。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苏海军教授团队创新性地采用硼元素(B)微合金化策略,结合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成功制备出兼具超高强度与优异塑性的共晶高熵合金。室温拉伸结果表明,热处理后B掺杂试样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达到1177MPa、1517MPa和17.6%,综合性能显著优于同类激光粉末床熔融制备的高熵合金及复合材料。同时发现,B元素的掺杂导致沉积态B掺杂AlCoCrFeNi2.1样品中B2相体积分数增加,从而在热处理过程中促进了更多FCC沉淀物的形成,进而维持了试样高的强度。此外,FCC相体积分数的增加和残余应力的降低对试样的塑性产生了积极
本发明属于合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拉压不对称性的高强度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按质量百分比计算,包括Zn元素含量为5.5%~6.5%,Bi元素含量为2.5%~3.5%,Co元素含量为0.5%~0.7%,杂质元素含量小于等于0.5%,余量为Mg。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式合金体系,在不添加稀土元素前提下,只需添加少量元素,便可以实现优秀的力学性能,并且改善镁合金的拉压不对称性,其工艺步骤简洁、制备成本低、生产效率高。
本发明属于航用静盘材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铜基静盘材料其综合性能较弱导致在航空刹车系统中应用受限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用铜基静盘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航用铜基静盘材料按质量百分比计量包括:高纯电解铜55%‑65%、铝青铜合金10%‑15%、纳米镍粉4%‑8%、铬钼合金2%‑5%、纳米碳化硅颗粒2%‑6%、连续碳纤维束1.5%‑4%、六方氮化硼纳米片1%‑3%、碳化钨颗粒0.5%‑2%、多层石墨烯0.5%‑2%、钼酸钠0.3%‑1.5%、偶联剂0.5‑1.5%、纳米润滑剂0.2%‑1%和抗氧化剂0.1%‑0.8%。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铬合金靶材的短流程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准备粉末原料;二、混匀;三、烘干;四、梯度加热、加压SPS烧结;五、包覆热轧及退火处理;六、机加工、校直、真空退火及清洗处理。本发明采用梯度加热、加压的SPS烧结工艺,不仅获得了合金化完全、组织均匀致密的铝铬合金靶材坯料,极大缩短制备周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有效保证了良好的合金化效果,还避免长时间烧结造成晶粒长大和氧含量增加的问题,结合包覆热轧及退火工艺,进一步细化晶粒、提高组织均匀性,消除了SPS单轴压力引起密度均匀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合金带材及其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S1、配料,S2、原材料预处理,S3、粉末混合,S4、压制成型,S5、烧结,S6、热轧加工,S7、冷轧加工,S8、退火处理;还公开了由上述铜合金带材的生产工艺所制备的铜合金带材。本发明,通过向铜合金中添加Zr‑Ti合金粉末、Y‑Al复合物以及改性石墨微粉可以有效的改变铜基体的力学性能,细化组织晶粒,进一步提高了铜合金带材的抗拉强度、硬度、韧性和磨损率等力学性能;在制备Y‑Al复合物过程中,通过采用超声振荡条件进行搅拌,进一步提高了Y‑Al复合物的改性制备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剪切的保护型铝合金电缆,属于电缆的技术领域,包括至少一根导线芯、支撑胶条、至少一个第一铠装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铠装。支撑胶条设置在有至少一个固定孔;导线芯一一对应穿设在固定孔中。第一铠装套设在支撑胶条上;第一铠装一端的外径小于另一端的内径。第二铠装套设在支撑胶条上;第二铠装与第一铠装的结构相同;第二铠装较细的一端插进第一铠装较粗的一端。本发明提供的抗剪切的保护型铝合金电缆,通过支撑胶条、第一铠装和第二铠装将导线芯包裹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度耐腐蚀铜铝焊接工艺、铜铝并沟线夹及生产设备。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在常温下,通过超音速气流将铝合金颗粒喷涂到铜镍硅合金工件的局部表面,形成铝制复合层,所述铝合金颗粒的粒径为10‑14μm;步骤2:采用分子扩散焊将所述铝制复合层与所述铜镍硅合金工件之间进行焊接,焊接温度为500℃‑600℃,焊接压力为30~50MP,优点如下:能实现将高强度耐腐蚀铝合金材料焊接至高强度耐腐蚀夹臂的夹线槽内,且界面结合度高,铝层不易脱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合金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