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借由还原特定浓度的特定过渡金属离子,此制造方法可形成过渡金属的纳米粒子于包围碳纤维的二氧化钛层的外表面,以制得碳纤维复合材料。过渡金属纳米粒子直接接触二氧化钛层,以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具备协同性光催化活性,从而同时分解有机物及形成燃料用氢气。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磷酸钒‑碳复合材料的方法、根据所述方法所获得的磷酸钒‑碳复合材料,以及还所述复合材料的用途,特别是作为用于合成电化学活性电极材料的前体或作为活性阳极材料。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1、101),其包含基质(50、150)和金属层(25、125),所述金属层(25、125)位于所述复合材料(1、101)的至少一个表面(8)处,所述基质(50、150)包含至少一种聚合物(55、155)和至少一种电子传导金属的第一群粒子(10、110),所述层(25、125)包含至少一种电子传导金属的第二群粒子(20、120),用于制备这种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了用于将复合材料镶嵌到器具壳体中的技术。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增材制造的器具壳体,复合材料镶嵌和固化在该器具壳体中。器具壳体的表面设置有凹槽或其它机构,以使得能够在复合材料和器具壳体之间粘合。得到的整体结构被用作运输结构中的部件。
一种模具(16,36),用于制造由复合材料制成的产品(1),其包括至少一个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功能部分(24,41),连接至由复合材料制成的围绕功能部分(24,41)至少部分突出的至少一个界面(16a,36a),所述模具(16,36)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紧固装置(20,34,37,48,55)用于连接至少另一种模具(16,36)。
一种复合材料纤维,其可以包括由第一材料形成的至少一个增强纤维丝。第二材料可以以一压印图案被有序地沉积到至少一个增强纤维丝上,使得所述第二材料的长度、宽度和厚度中的至少一者在所述至少一个增强纤维丝的表面上变化。压印图案可以改变包含复合材料纤维的复合材料结构的一种或更多种特性。
本发明涉及滑动轴承材料(16),所述滑动轴承材料(16)具有50至85体积%的作为基础材料的含氟聚合物并且还具有填料,所述填料包含硫化锌(18)和硫酸钡(20)和任选的以总填料含量计至多40体积%的其它填料(28),其中硫化锌(18)与硫酸钡(20)的体积比例在0.1和15.7之间,优选在0.8和4.88之间,特别优选在1.5和3.44之间。所述滑动轴承材料(16)可以嵌入机械稳定的复合材料结构中。滑动轴承材料(16)特别用在具有设置所述复合材料的金属背衬的层状复合材料中。
本发明提供固态且安全、并且至少在外观特性方面能够代替以往的铝糊薄片的新的铝/锌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含有在铝粒子的表面保持有锌粒子的复合粒子。通过含有这样的复合粒子,形成有效地代替铝糊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液体污染处理的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多孔复合材料由多孔性基体及覆盖于多孔性基体内外表面的功能分子层构成,多孔性基体采用无机材料及有机材料经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工艺制备而成,之后先将多孔性材料基体用酸活化,再在溶液中,用不同功能的硅烷偶联剂或其他有机分子处理而得到功能分子层。本发明的应用于液体污染处理的多孔复合材料具有对污染物的高选择性和高吸附量、化学稳定性好、易清洗的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矿山冶炼、电镀、电子生产、印染行业中,特别适用于对含污染物(重金属或有机毒素、废油等)浓度较低的废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处理水中的含污染物量可以达到生活饮用水的标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微粒掺杂的镁合金复合材料,包含一镁合金基材,及一平均粒径介于1NM~100NM且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05~2.5WT%的微粒组分,借着掺杂重量百分比浓度在0.05~2.5WT%且粒径尺度是纳米级的微粒组分,而使本发明具有微粒掺杂的镁合金复合材料可在维持镁合金基材质轻的特性下,实质地提升镁合金复合材料的硬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多个金属层(1、2、3)构成的、板形的、用于通过深冲制造适应用于感应炉灶的烹饪用具的复合材料。在此该复合材料具有两个金属的外层(1、2)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外层(1、2)之间的金属芯层(3),其中所述两个外层中的至少一个(1)由铝或铝合金构成并且与该至少一个外层邻接的芯层(3)由铁磁性的金属或铁磁性的金属合金构成。所构成的复合材料能够以简单且廉价的方式施加在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外层上。因此可以用低的价格制造具有期望覆层的数量巨大的适用于感应炉灶的烹饪用具。
将聚酰胺单体和硅酸盐材料就地聚合后,接着进行固态聚合反应制备具有所需的物理性能的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可随单体、硅酸盐的类型和聚合条件的选择而变化。
本发明提供具有充分的透明性和低的线膨胀系数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使用其的光学元件及其制备方法。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具有至少一种聚合物和至少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的无机氧化物,其中该聚合物具有三维网状结构并且与该无机氧化物共价键合,该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在厚度5mm下的雾度值为10%以下。
本发明提供了施胶组合物以及将其用于玻璃纤维的方法,所述玻璃纤维是在通过反应性加工技术生产的增强聚合复合材料中使用的。
本发明涉及包含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与聚合物基纤维的新型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所述复合材料的方法和由所述复合材料制成的模塑制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接合至碳‑环氧树脂型的复合材料部件(2)的金属部件(3)的至少一部分分离的方法,包括弱化金属部件(3)和复合材料部件(2)之间的接合界面的步骤。将该金属部件(3)和复合材料部件(2)电连接至直流电压发生器,使得向这两个部件施加电势差以在接合界面中产生局部放电从而弱化该接合界面。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制造不易发生因体积变化而导致的循环劣化、且不易发生因充电时的聚酰亚胺的还原而导致的首次充放电效率的降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复合材料糊剂。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糊剂而解决的,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用复合材料糊剂包含粘合剂树脂用组合物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粘合剂树脂用组合物包含由二胺化合物和四羧酸二酐得到的聚酰胺酸及/或对应的聚酰亚胺,所述二胺化合物包含下述通式(I)或(II)表示的二胺,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含有SiOx(0.5≤x≤1.5)表示的硅氧化物及碳粒子。
本发明涉及包含CNT纤维和离子导电化合物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的离子导电化合物形成均匀的连续相或双相双连续结构,并且本发明涉及通过浸渍方法获得所述的复合材料的方法。此外,本发明涉及所述的复合材料作为储能装置(例如结构挠性电化学电容器)的一部分的用途。
本发明提供可得到相对于模具的脱模性优异、且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表面外观优异、成型后的模具表面的污染少、机械特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型材料、以及相对于模具的脱模性、表面外观优异、成型后的模具表面的污染少、机械特性及耐热性优异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本发明的成型材料含有成分(A):环氧树脂、成分(B):环氧树脂固化剂、成分(C):溶解度参数11.2以下且熔点为115℃以下的化合物、以及增强纤维。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物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材料结构物的制造方法包括:膜安装工序(S2),在成型用部件上安装保护膜;成型工序(S3),将成为加热对象的复合材料从所述保护膜的上方安装于所述成型用部件上,并容纳于压力容器中而进行成型体的成型;及成型体拆卸工序(S4),从安装有所述保护膜的所述成型用部件上拆卸所述成型体。所述保护膜为氟成分的含量小于0.1%的耐热脱模膜。
本发明涉及一种氮化碳和氧化石墨烯的自组装复合材料,且特别地涉及在锂‑硫电池的正极中包含通过对溶解三聚氰胺、三聚硫氰酸和氧化石墨烯(GO)的混合溶液进行热处理而制备的自组装复合材料以抑制多硫化锂的溶出。根据本发明,含有大量吡啶基并具有改善的导电性的所述自组装复合材料在充电和放电期间吸附从正极溶出的多硫化锂,并起到防止所述多硫化锂扩散的作用,因此锂‑硫电池的容量和寿命循环性能因抑制穿梭反应而能够增强。
本文提供涉及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具体地但非排他地涉及用于使用包含石墨烯和聚合物或聚合物前体的母料产生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的技术。所得到的聚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包含在所述聚合物基质内高度剥离和分散的石墨烯纳米片。
一种通过用纤维增强基质树脂而制造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中所述基质树脂包含热塑性树脂和炭黑,所述纤维是不连续碳纤维,所述不连续碳纤维的一部分形成纤维束,并且位于所述复合材料的最外层表面与所述复合材料内部存在的所述纤维之间的所述基质树脂最薄部分的厚度小于100μm。优选的是,所述热塑性树脂是聚酰胺树脂,各不连续碳纤维的长度在3~100mm的范围内,所述不连续碳纤维随机定向。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炭黑的一次粒径的尺寸在7~75nm的范围内。
本申请公开了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预制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一种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中使用的无缝轴对称预制件,所述预制件包括:两层或更多层经纱,其与一根或更多根纬纱交织在一起,从而形成具有中心轴线的管状织造结构,其中所述预制件包括可变数量的经纱和沿所述预制件具有不同长度的纬纱,使得所述预制件沿其长度方向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直径。该预制件最终能够形成为例如窗框、喷气发动机中的燃烧室或轮辋的一部分。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工性优良、碳的含有率高的金属-碳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金属-碳复合材料1具备连续的金属相3和分散于金属相3中的碳颗粒2。金属-碳复合材料1中的碳的含有率为50体积%以上。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构造体,在考虑孔的周缘部的应力集中的基础上,可实现轻量化。一种复合材料构造体即主翼(1),其设为向一方向延伸并且形成有检修孔(5)的强化纤维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在主翼(1)的下面外板(3)上向长度方向负载拉伸负荷。检修孔(5)的周缘区域(3a)的长度方向的拉伸刚性比包围该周缘区域(3a)的其它区域(3b)的拉伸刚性更小。
本发明关于具有外部结构(102)和内部结构(106)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制品,其中所述外部结构(102)由至少一层纤维增强材料和固化的第一树脂材料形成,以及内部结构(106)由多层纤维增强材料和第二固化树脂材料形成,其中未固化的第一树脂材料的粘度低于未固化的第二树脂材料的粘度,以及其中在复合材料模制品中,两种固化的树脂材料至少部分彼此混合。本发明也关于制造这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模制品的方法。
一种金属银氧化物组合材料,包含银基质、1~20%(按元素金属重量计)至少一种选自Sn、Cd、Zn和In元素氧化物的(a)、最好还含有Mg、Zr等的一种氧化物(b)和/或Cd、Sb等的一种氧化物(c);氧化物以粒径不大于约0.1μm的细微颗粒形式均匀地分散并且与银基质结合而无空隙,以及一种生产该材料的方法。该组合物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和化学强度是优良的。所述方法能在明显短的时间内,高生产率地生产甚至具有厚壁的组合物产品,组合物材料作为触点材料和电焊的电极是有用的。
聚酰胺单体和硅酸盐材料的原位聚合能生产出具有所期望物理性能的聚酰胺纳米复合材料组合物。所生产的纳米复合材料包括均聚物和共聚物。通过选择单体、硅酸盐的类型和聚合条件可以改变该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氧树脂组合物,含有下述[A]、[A’]、[B]及[C]:[A]玻璃化温度或熔点为50℃以上的双酚型环氧树脂;[A’]在25℃下为液体的环氧树脂;[B]环氧树脂固化剂;[C]选自S-B-M、B-M及M-B-M中的至少一种嵌段共聚物(其中上述各嵌段通过共价键连接或通过中间分子连接,所述中间分子通过形成一个共价键键合于一个嵌段,通过形成其他的共价键键合于另一个嵌段;嵌段M为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物或至少含有5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嵌段B与嵌段M不相容且其玻璃化温度为20℃以下;嵌段S与嵌段B及M不相容且其玻璃化温度高于嵌段B),以及将该环氧树脂组合物含浸在纤维基材中得到的预浸料,和将该预浸料固化得到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其他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