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层高阻隔、高强度的生物降解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降解薄膜包括依次叠合的上表层、中心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包括以下成分:PBAT粒料、PDLA粒料、改性气体阻隔剂、扩链剂、抗氧剂和相容剂;所述中心层包括以下成分:PBAT粒料、PLLA粒料、扩链剂,抗氧剂,相容剂。本发明是将三层材料通过熔融共挤出一次成型,相比于传统的加工方式,工艺简单流程短、成本低,可有效提升产生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氧化碳和铁螯合剂靶向联合可控给药的纳米复合材料药物体系,具体地,结构如下所示:铁螯合剂‑纳米粒子‑外源金属羰基(ML‑CO)供体‑靶向基团;其中,所述外源金属羰基(ML‑CO)供体为过渡金属羰基(ML‑CO)供体;所述靶向基团为三苯基膦衍生物。该药物体系具有荧光示踪,可选择性靶向癌细胞线粒体细胞器,可近红外光光控投递一氧化碳,同时具有消耗癌细胞内铁离子功能。一氧化碳和铁螯合剂联合给药治疗达到高效的抗癌效果。
一种化学气相沉积碳修饰片状FeSiAl合金的制备方法,属于新型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将片状FeSiAl颗粒置于CVD炉内,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至500~700℃,并保温2h,完成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2)将上步得到的退火后的片状FeSiAl颗粒置于CVD炉内,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气氛下升温至300~600℃;保持氮气或惰性气体持续通入的同时,向炉内通入乙炔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反应5~30min,完成后,停止乙炔气体的通入,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碳修饰片状FeSiAl合金材料。本发明制备的碳修饰片状FeSiAl合金具有更优的吸波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有利于材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含非晶态合金识别层的复合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复合材料喷涂技术领域。所述包含非晶态合金识别层的复合涂层,包括非晶合金底层和无机盐陶瓷颗粒面层,所述非晶合金底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Fe:50~55份、Cr:24~28份、Mo:15~19份、B:2~2.5份和C:1.5~2.5份;所述无机盐陶瓷颗粒面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水38~60份,氧化锆11~14份,硅酸钾11~13份,氧化铬4~7份,氧化铝11~18份,硅酸钠4~6份,三水磷酸氢镁3~5份,二氧化硅0.2~1份和耐火黏土8~12份。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涂层既能有效解决水冷壁腐蚀结焦的问题,又能减少喷砂工艺频率。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纤维强化发泡粒子成形体、以及通过模内成形以少量的工序数即经济地制造该成形体的方法,所述纤维强化发泡粒子成形体是将增强材料在发泡成形体的表面上熔融粘合一体化而成的,所述增强材料是以将包含低熔点成分纤维和高熔点成分纤维的热塑性纤维进行熔融一体化而得到的线状复合材料作为选自经纱、纬纱及斜向纱中的两种以上的纱进行织造而得到的织物或编物,所述纤维强化发泡粒子成形体具有优异的增强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双交联网络的高强高韧人造蜘蛛丝的制备方法。本方法利用纤维素纳米晶和聚轮烷为交联剂,通过湿法纺丝制备。具体步骤包括:1)聚乙烯醇溶解于二甲基亚砜中;2)纤维素纳米晶和聚轮烷分别分散于二甲基亚砜溶剂中,并分别与过量N,N‑碳酰二咪唑反应生成中间体;3)将上述溶液混合并进一步反应得到纺丝液,分别形成以纤维素纳米晶为交联点的刚性网络结构,以及以聚轮烷为交联点的可滑移机械联锁网络结构;4)将纺丝液连续均匀挤入凝固液,通过热拉伸、干燥固化成型制备得到基于人造蜘蛛丝。其断裂伸长率超过50%,断裂强度超过1GPa,韧性超过350MJ/m3,具有形状记性性能。本发明可应用于安全防护,柔性电子,复合材料等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包覆的金纳米粒子的光纤miRNA传感器、材料、探头及其应用。基于静电作用制备了GO‑AuNPs复合粒子,氧化石墨烯可以放大复合粒子的LSPR效应,增加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利用化学交联法将复合材料固定在光纤传感探头表面,并结合光源和光谱仪制备得到miRNA光纤传感器。当固定在光纤探头表面的GO‑AuNPs‑RNA probe 1与目标RNA、GO‑AuNPs‑RNA probe 2发生杂交反应时,GO‑AuNPs粒子间距离减小,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被影响,其局域表面等离子峰位发生变化。本发明克服了传统方法耗时、昂贵等缺点,为光纤LSPR传感器在生物医学诊断领域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连续纤维3D打印的拓扑优化及纤维路径设计方法,该方法以连续纤维3D打印技术为基础,考虑失效约束,以结构刚度为目标;对纤维布局、打印间距、纤维取向进行一体化、多尺度进行并行优化设计;使用双向渐进结构优化方法对单元密度进行离散设计,在此基础上使用无惩罚的变密度法对单元内的纤维含量进行连续变量的优化;与此同时将主应力方向作为连续纤维取向,另外考虑了复合材料结构的失效,使用聚合的P范数整合结构Tsai‑hill准则来逼近最大失效点;通过引入拉格朗日乘数将失效约束作为设计目标的补充;最终依托于优化方案提出了一套规划连续纤维路径的方法,并打印了结果成品。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分子复合导热异质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由功能性氮化硼‑PU复合膜和纯PU膜复合而成,且功能性氮化硼‑PU复合膜与纯PU膜层层交错组合,即,单数层为功能性氮化硼‑PU复合膜,双数层为纯PU膜,并提供了具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填补了氮化硼材料在PU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利用复合在纤维膜纵向构建层状结构,有利于纤维膜导热性能的提升,同时降低了原料成本,并且层层组装的复合膜层结构确保层间的单向传递效果。
本发明涉及一种CoSe2/空心碳纳米球/S复合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1)将空心碳纳米球加入到溶解有六水合硝酸钴的甲醇溶液中搅拌;(2)洗涤,干燥得到固体产物;(3)将所得固体产物进行保温,得到Co/空心碳纳米球;(4)将得到的Co/空心碳纳米球与硒粉混合均匀,再保温,得到CoSe2/空心碳纳米球;(5)将得到的CoSe2/空心碳纳米球与硫粉混合均匀,保温,得到CoSe2/空心碳纳米球/S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正极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可广泛用于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领域;该正极材料的制备过程可控制,且原料易得、成本低。
本发明涉及沥青配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含有石墨烯的沥青配方,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粒径为10‑13mm的玄武岩8‑11份、粒径为3‑7mm的玄武岩2‑5份、粒径为0.5‑1.5mm的玄武岩4‑7份、粒径为5‑8mm的大理石7‑12份、粒径为0.2‑1.5mm的大理石1‑3份、粒径为1.5‑3mm的石英2‑5份、粒径为20‑40μm的铁矿石粉4‑5.5份、粒径为3‑6μm的玻璃粉1‑1.5份、粒径10‑30μm的伊利石1.5‑2.5份、粒径10‑30μm的页岩粉0.2‑0.5份、乳化沥青6.5‑9份、环氧树脂40‑60、流平剂10‑5份、消泡剂10‑5份、填料10‑20份、润湿分散剂10‑5份、第一溶剂20‑40份、固化剂30‑50份、本征态聚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10‑30份、第二溶剂30‑50份。加入石墨烯能够在夏天高温时将沥青路上的热量及时导出,降低路面吸热,提高路面的强度及使用寿命,减少路面养护次数。
一种用于机身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结构包括:至少一根导轨(100),所述导轨(100)用于沿航向(Y)延伸布置;多个连接件(200),所述多个连接件(200)沿着所述导轨(100)在所述航向(Y)上分布在多个相应纵向位置上,所述相应纵向位置上的连接件将所述导轨和所述相应纵向位置处的第一机身结构框相连接;多个拉杆(300),所述拉杆(300)分别安装在各个连接件(200)上,且将相应纵向位置处的连接件(200)连接到与该连接件(200)所连接的所述第一机身结构框不同的第二机身结构框。该安装结构可在满足飞机线缆、管路以及各类设备的安装需求的同时,减少系统与复合材料结构的机械连接,有效减少复材飞机系统支架构型,同时为附近系统提供接地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热塑性树脂基FRP杆的预挤压‑粘结型锚固系统及锚固方法,属于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锚固技术领域。拟解决高温、高湿、长期承载环境下大跨桥梁与海洋平台结构用热塑性树脂基FRP的锚固难题,同时避免传统锚固系统锚具内部应力集中、锚具内杆体与胶黏剂易脱粘、耐疲劳性能差以及锚固效率低的问题。它包括用于对热塑性树脂基FRP杆预挤压的成型装置和对成型装置挤压后的热塑性树脂基FRP杆粘结夹紧的锚固装置,成型装置包括成型上钢板和成型下钢板,锚固装置包括锚固上钢板槽、锚固下钢板槽、对中环和螺栓。本发明适用于热塑性树脂基FRP杆的锚固。
本发明属于电极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三维硒/石墨烯泡沫网状多孔自支撑柔性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利用简单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和浸透法来制备三维硒/石墨烯泡沫网状多孔自支撑柔性电极材料,得到的正极材料由单质硒及石墨烯泡沫两部分组成,单质硒为活性物质包覆在石墨烯泡沫中以提供活性位点,石墨烯泡沫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缓解多硒化物的穿梭;这两种组分的协同作用使该自支撑柔性电极材料表现出高容量和高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利用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和浸透法容易、有效,易于实现三维硒/石墨烯泡沫网状多孔自支撑柔性电极材料制备的大规模和低成本工业化。
本发明属于功能复合材料及日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孔壳聚糖微胶囊留香珠及高稳定性洗衣凝珠。将壳聚糖和PVA加入到乙酸水溶液中溶解均匀后喷雾干燥,得到混合粉末,然后将混合粉末采用碱性水溶液洗涤去除PVA,纯水洗涤至中性,得到多孔壳聚糖微球;再将其分散至乙醇水溶液中,加入香精搅拌吸附处理,得到微胶囊香精溶液;最后与PEG 8000~10000水溶液混合后干燥制粒,得到多孔壳聚糖微胶囊留香珠。本发明采用特制的多孔壳聚糖微球对香精进行吸附固定,可以显著提高微胶囊香精的包埋率。同时采用高分子量的PEG 8000~10000对微胶囊香精进行包覆固定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洗衣凝珠的储存稳定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导热绝缘粘性相变散热片及其制备方法与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相变散热片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65~75%石蜡,10~20%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丁烯‑聚苯乙烯,10~20%氮化硼,1~3%聚乙烯醇。本发明使用弹性塑料为相变材料提供柔性支撑基材,采用椭圆/圆形层叠片状氮化硼作为传热填料,从而使得最终制备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和电绝缘性能。且制备出的薄片具有柔性,可广泛应用于圆柱电池、长方体硬壳电池、软包电池等不同形状锂电池的热管理,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方便。
本发明属于复合微电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拉伸的电化学三维微电极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通过喷涂工艺制备的PEDOT:PSS@MWCNT可拉伸复合电极,在导电高分子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体系中添加LiTFSI,可显著提高复合电极导电性与机械柔性,采用喷涂技术,有利于低浓度MWCNT分散液均匀成膜,无团聚颗粒,并成功制备出具有精细图案化的PEDOT:PSS@MWCNT复合电极薄膜,将PEDOT:PSS@MWCNT墨水与三维微结构基底和明胶固态电解质相结合,实现可拉伸全固态电化学三维微结构器件,所述电极可实现对生物分子高灵敏和高稳定性检测,可应用于生物分子的高灵敏电化学检测。
本发明涉及一种SCR烟气脱硝催化剂,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称取一定量的硝酸镍、硝酸铁和L‑半胱氨酸和柠檬酸钠溶于甲醇中,180‑200℃下溶剂热反应10‑20h,将产物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3次,随后300‑400℃下热处理得到花状的NiFe2O4;硝酸镍、硝酸铁的摩尔比为1:2;硝酸铁、L‑半胱氨酸、柠檬酸钠的摩尔比为1:(1‑2):(1‑2);将NiFe2O4溶于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悬浮液,去离子水和乙醇的体积比为1:(1‑2);在悬浮液中继续加入硝酸铈、硝酸钴,然后加入四乙基氢氧化铵,混合均匀,在80‑120℃下反应2‑3h,将产物采用去离子水和乙醇洗涤3次,随后300‑400℃下热处理,得到NiFe2O4‑CeO2‑Co3O4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生态环境修复材料,其特征在于,该材料的制备工艺如下,(1)将Bi(NO3)3、Na2WO4·2H2O、硝酸铈、环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到乙二醇溶液中,搅拌溶解,随后滴入氨水溶液,调节pH为7‑9,将混合液转入高压反应釜中,200‑220摄氏度下溶剂热反应13‑20h,得到蒲公英状的Ce掺杂的Bi2WO6;(2)将醋酸锌与硫脲搅拌下溶于去离子水中,随后加入步骤(2)制备的蒲公英状的Ce掺杂的Bi2WO6,经300‑500w的氙灯照射一定时间,随后洗涤干燥后即可得到Ce掺杂的Bi2WO6/ZnS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供电的井盖,包括上井盖、下井盖、无线充电单元和井盖监测单元,无线充电单元包括源发射模块和电荷收储模块,源发射模块与上井盖一体化安装且设在上井盖底部,电荷收储模块设于下井盖顶部,井盖监测单元设在下井盖底部,上井盖包括新能源采集转换装置,上井盖由导光玻璃纤维、石英玻璃、压电陶瓷复合材料、金属导热材料和高强度树脂制成,光伏发电模块与上井盖一体化制作并光伏发电。本发明通过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解决了目前电力等行业使用的上下两层双井盖制式的新能源取自上井盖、井内监测传感器安装在下井盖的新能源传输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涂层部件,以及其形成和使用的方法。涂层部件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基底,该基底包含碳化硅并且在它的表面上具有莫来石粘结涂层。莫来石粘结涂层包括包含在莫来石相内的吸氧剂相。例如,莫来石粘结涂层可包含60体积%至体积98%的莫来石相。环境屏障涂层在莫来石粘结涂层上。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其包含生物检测层和催化层,后者是包含贵金属纳米颗粒和有机导电基质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含能复合物原位增强Ta/Si燃烧合成多孔结构的方法,解决现有实现Ta/Si体系稳定自持燃烧需要使用专门的设备进行长时间的热处理,存在生产成本高,工艺复杂、耗时长、能量利用率低的不足之处。包括:1)采用静电自组装方法制备核壳结构Ta@Si粉末;2)利用含能复合物制备含能复合物包覆Ta@Si微球;3)将得到的含能复合物包覆Ta@Si微球冷压成型后,进行自蔓延燃烧合成得到具有多孔结构的复合材料。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内水相的制备,(2)油相的制备,(3)将步骤(1)制备的内水相一次性加入步骤(2)制备的油相中,升温,得到油包水型初乳,(4)外水相的制备,(5)将步骤(3)制得的油包水型初乳滴加到步骤(4)制得的外水相中,20~80 oC搅拌,后处理获得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微胶囊。本发明所提供的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微胶囊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并且制备的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微胶囊耐候性增强,提高了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与涂料的相容性,使光致发光有机金属配合物的产业化适用范围得到大幅提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渗透防晒纳米粒子及应用,属于功能纳米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将蜡颗粒分散于水中,加入多巴胺、多巴胺甲基丙烯酰胺和甲氧基硅烷,反应结束后升温,去除蜡,洗涤、干燥得二维片状结构的所述无渗透防晒纳米粒子。本发明制备的防晒纳米粒子生物来源,二维片状结构不会渗透皮肤,安全无毒,具有优异的紫外屏蔽效果,可应用在日化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韧性、高硬度氧化铝基耐磨陶瓷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一:原料研磨,步骤二:喷雾造粒,步骤三:素坯压制,步骤四:素坯烧结,步骤五:喷砂处理,步骤六:附着耐磨涂层,步骤七:包装入库。由于氧化铝为基体,碳化硅、氧化锆作为增强相,碳酸镁为烧结助剂,碳化硅与氧化锆可以与氧化铝形成晶内/晶间混合型结构,裂纹从晶间到晶内再到晶间的路径扩展,消耗了更多的断裂能,形成了沿晶/穿晶混合的断裂模式,从而大大提高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碳酸镁作为烧结助剂,可以降低烧结温度,防止晶粒的长大,该方法科学严谨,烧结过程中能够形成耐磨坯体,化学沉积过程中形成碳化硅与碳化锆混合层,有效增强耐磨陶瓷的耐磨性。
即使在使用消毒效果比以往高的消毒液来进行消毒的环境下使用放射线摄影装置的情况下,使得该放射线摄影装置生成的放射线图像的画质不会下降。放射线摄影装置(100)包括:将接收的放射线的强度转换为电信号的放射线检测部(1)、和容纳放射线检测部(1)的壳体(2),就壳体(2)的规定区域(设置了用户可操作的操作部(213)的区域、及将其他装置的部件连接的连接部(124a)露出的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区域)以外的部分(211)、(212)、(221)而言,用对于消毒效果比乙醇高的消毒液具有耐久性的材料(碳纤维增强树脂、玻璃纤维增强树脂、耐腐蚀性金属、复合材料等)形成。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金属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硅酸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分散均匀,加入酸溶液,得到硅酸溶液;b、向所述硅酸溶液中加入可溶性金属盐,分散均匀,得到混合料液;c、调节混合料液的pH至8.5~9.5,并加热至混合料液呈浆料状态;d、将呈浆料状态的所述混合料液冷冻成型,再依次进行‑65~‑75℃冷冻干燥和450~550℃煅烧,得到所述金属催化剂。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可得到具有高分散性、负载量大、粒径均匀的金属催化剂,显著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且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无特殊设备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纯电动机动车辆或混合动力机动车辆的传动系的轴向通量型电机(1),所述轴向通量型电机包括环形的定子(2)和两个转子元件(4a,4b),这两个转子元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定子(2)绕旋转轴线(3)旋转,其中,第一转子元件(4a)布置成在轴向上邻近于定子(2)的第一端面(5a),并且第二转子元件(4b)布置成在轴向上邻近于定子(2)的第二端面(5b),并且其中,定子(2)具有多个定子芯(6),这些定子芯沿绕旋转轴线(3)延伸的圆形线的周向方向分布,并且这些定子芯在径向方向上被设计成楔形形状,其中,至少一个定子芯(6)具有多个径向延伸的金属板区段(7,8,9),这些金属板区段在周向方向上堆叠在彼此的顶部上并且具有板状设计,以及其中,所有的金属板区段(7,8,9)在它们的在周向方向上彼此背离的两个周向侧部(10a,10b)上被由软磁复合材料组成的覆盖部段(11a,11b)环绕。
本发明涉及一种酚醛树脂预浸料与金属件一体成型方法。包括:(1)金属件预处理的步骤:对金属件需要粘接的型面进行吹砂处理,然后在金属型面上涂刷胶液;(2)在经步骤(1)处理后的型面上复合过渡层的步骤;(3)对酚醛树脂预浸料进行铺层的步骤:在复合有过渡层的型面上涂刷酚醛树脂胶黏剂,然后将酚醛树脂预浸料按照设计好的铺层顺序和厚度铺层;所述酚醛树脂胶黏剂包含酚醛树脂100重量份,端羧基丁腈橡胶100‑120重量份,分散剂0.5‑1重量份;(4)固化的步骤。该方法克服现有成型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保证复杂型面结构件的整体成型,解决复合材料与金属舱体一体成型后界面脱粘问题。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