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的是板材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竹面复合材料板材及其制造方法。它包括竹面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第二玻璃纤维布层、第三玻璃纤维布层、第四玻璃纤维布层、芯材层和粘结胶液,所述竹面层、第一玻璃纤维布层、第二玻璃纤维布层、芯材层、第三玻璃纤维布层和第四玻璃纤维布层依序重叠且固定连接。硬度相较与普通的板材有20%以上的提升,表面巴氏硬度达到60-70Hba;由于竹纤维特有的韧性与芯材抗剪切、抗弯曲、抗疲劳性地结合,大大提升了该板材韧性、抗剪切、抗弯曲性以及抗疲劳性,挠度也有10-15%的增长。
本发明一种高强耐磨无取向石墨烯/Ti2AlN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制造和粉末冶金领域。制备方法包括:(1)以Ti2AlNb球形预合金粉为基体,以石墨烯为增强颗粒填料;(2)将所选粉料分批次超声混合至半固态状并干燥;(3)干燥后的混合粉进行高能球磨混粉;(4)干法球磨后的粉料过筛;(5)过筛后的粉料按照纯Ti2AlNb‑石墨烯/Ti2AlNb‑石墨烯的顺序铺粉;(6)放电等离子烧结得到块体;(7)将烧结后块体进行多向轧制以及固溶时效处理,得到所需材料。本发明各组分之间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降低了石墨烯/Ti2AlNb在SPS过程中造成的内部组织结构缺陷,增加了材料内部的位错缠积,使材料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在各个方向稳定且均匀,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能都有提升,能拓宽Ti2AlNb合金在航空航天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由金属和塑料组成的复合材料以形成塑料‑金属混合构件的方法,其中为了改进金属表面与至少一种塑料组分的粘合,在金属表面中借助短脉冲激光辐射无规随机地引入宏观和/或微观底部缺口使其粗糙化,在注塑过程中用至少一种塑料组分至少部分地分别填充所述底部缺口,使得所述塑料组分接合在宏观和/或微观底部缺口中,其中在使金属表面粗糙化之后在至少一种塑料组分的注塑过程之前和/或期间,至少将粗糙化金属表面加热至一定温度,所述温度在加工中处于室温至比至少一种塑料组分的加工温度高100℃的范围内。
本发明涉及非刚性复合材料片材,其依序包含具有102至678gsm的面密度的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包含具有至少11g/dtex的韧度的丝状纱线的第一织物以及UV和气候不可透过的第一聚合物层;具有10至170gsm的面密度的第二组件,该第二组件包含邻近至少一个保护性聚合物层的阻燃的无机耐火层;以及具有102至678gsm的面密度的第三组件,该第三组件包含具有至少11g/dtex的韧度的丝状纱线的第二织物以及抗冲击和耐刮擦的第二聚合物层,所述第三组件的第二织物邻近所述第二组件的耐火层。
用由PVC、CPE、PO及其接枝共聚物构成的一种热塑性共混物生产出的异型制品,具有优良的耐溶剂和耐脂肪酸性。该共混物含有PO/PO-G连续相,PVC和CPE为分散相,PO和PO-G的用量(重量)一般相同,在PVC用量为40~70份时其用量可高至40份,而得到一种没有混溶性或化学相溶性的力学相容共混物。还有一种HDT至少95℃、热成型性好的、玻璃纤维增强PVC/CPE/PO/PO-G共混物,制得的产品的切口冲击强度优良。
本发明涉及低粘性或零粘性复合材料如预浸料以及它们在自动化制造、特别是机器人的拾取和放置中的用途。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从纤维增强的组合物材料制备物品、特别是模制物品的自动化方法。通过在此描述的方法制备的模制物品特别适合作为用于运输应用并且特别是汽车工业的部件。由本发明制备的汽车部件特别适合作为中等或高体积的汽车零件,其中生产成本和速度是最重要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其中预浸料材料的切割和处理被大大简化,从而提供了效率和经济的优点。根据本发明的铺放时间显著减少,从而允许每个部件的单位成本的减少和/或允许在汽车工业中所希望的高体积部件生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工艺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并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2.将泡沫镍浸渍于配置好的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待充分浸渍后,将泡沫镍取出烘干,重复多次得到氧化石墨烯‑泡沫镍;3.将氧化石墨烯‑泡沫镍浸入新配置的抗坏血酸水溶液中,置于水浴锅中60‑90℃,保温20‑40min,取出漂洗并烘干,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镍;4.将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镍放入氯金酸溶液中,超声条件下,反应1‑5min,烘干后即可获得金纳米粒子分布均匀的金‑还原氧化石墨烯‑泡沫镍材料。
一种复合材料,包含聚合物和相变组合物,所述相变组合物包含未包封的第一相变材料和包封的第二相变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包括:连续纤维层、改性聚烯烃层和聚烯烃树脂层,并且涉及用于制备其的方法。
一种聚氨酯-生成反应混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粘度能根据温度和湿度条件进行调节,该混合物包括异氰酸酯基团含量至少是10wt%的液态多异氰酸酯、包括至少一种高分子量多元醇的异氰酸酯活性组分、氨酯催化剂以及每100重量份异氰酸酯活性组分0.2~5重量份的粘度调节组分。该粘度调节组分优选是二胺、多胺和/或胺封端多元醇。该反应混合物对生产沟渠和运河衬里用聚氨酯土工布复合材料尤其有用。
一种复合材料,其包含:包覆粒子,其各自包含由碳基物质制成的碳基粒子和覆盖所述碳基粒子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碳化物层;以及将所述包覆粒子彼此结合的铜相,其中所述碳化物层由含有选自由Si、Ti、Zr和Hf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碳化物制成,并且所述碳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一种弯曲欧米伽复合材料桁条(1)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ATL机或AFP机或FLU机中进行自动铺带,并自动切割轮廓,然后实现带有增强件(7)的直的预成型件;平直成形,以在所述直的预成型件上得到欧米茄形状(3),从而将所述直的预成型件转变成直的欧米茄形预成型件(2);和弯曲成形步骤,其中,所述直的欧米茄形预成型件(2)放置在柔性工具(4)中,所述柔性工具(4)包括纵向嵌入的刚性带(9)和一些层压夹持装置(8),所述层压夹持装置(8)位于所述柔性工具(4)的末端,所述柔性工具(4)由机械闭合装置覆盖,使得直的欧米茄形预成型件(2)头部的两个末端上具有增强件(7),所述增强件(7)在成形工艺中由所述层压夹持装置(8)保持,然后将所述直的欧米茄形预成型件(2)加热并转变成弯曲欧米茄桁条(1)。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异丙醇铝快速制备高铝型气凝胶复合材料的方法,所述高铝型气凝胶是基于异丙醇铝快速水解工艺获得的,气凝胶中氧化铝含量71.8~87.2%,平均温度25℃时导热系数0.018~0.021W/(m·K),热面温度1000℃导热系数≤0.055W/(m·K),长期使用温度1000~1200℃,制备周期6~13小时。可广泛应用于高声速飞行器、热电池等国防工业领域热防护以及冶金、陶瓷等高温工业领域保温节能。
本发明的介孔碳‑碳化钨复合材料载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所述的制备方法有钨电极制备、充气、开启等离子体加热反应、收集产物、铂负载等步骤。本发明具有制备工艺简单、制备时间短、制备过程绿色、产量大和制备成本低等优点,一步法制备介孔碳‑碳化钨纳米球复合结构,极大地减少了碳化钨纳米颗粒的团聚现象,制备的碳化钨纳米球颗粒细小,粒径分布窄,结晶性好,单分散性好,制备的复合催化剂的协同效应和结构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催化性能和抗氧化性能。
本发明涉及新的基于纤维素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具有小于80%结晶度的部分过乙酰化纤维素纤维。
本发明涉及用于浸渍纤维基材的液体(甲基)丙烯酸类浆料。本发明特别涉及主要含有甲基丙烯酸类或丙烯酸类组分的粘性浆料。本发明还涉及制造此类浆料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所述粘性浆料浸渍纤维基材或长纤维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用所述浆料浸渍的纤维基材,其可用于制造机械和结构部件或产品。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制造机械和结构部件或制品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方法获得的三维机械和结构部件。本发明适用于制备由耐火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制成的机械部件或结构元件。
本发明提供的导电性复合材料的检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配置检测用磁场测定部的步骤、配置修正用磁场测定部的步骤、外加电流的步骤、取得检测用磁场强度的步骤、取得修正用磁场强度的步骤、以及检测导电性纤维的取向混乱的部分的步骤。步骤包括:利用修正用磁场强度来计算修正系数的步骤、和利用修正系数来修正检测用磁场强度的步骤。
本发明公开一种反应熔体浸渗法制备C/C‑SiC复合材料用石墨坩埚表面涂层的制备方法。室温下,先将表面活性剂分散在一份水中,之后将BN放入该溶液中搅拌均匀,制得BN悬浮液;将明胶放入另一份水中,加热至50~80℃使其充分溶解;将明胶水溶液倒入BN悬浮液中,搅拌均匀,调节体系pH至9~10,制得浆料;将浆料均匀涂刷在石墨坩埚内表面和坩埚盖内表面,自然晾干后再烘干即可;上述步骤中,以质量比计,BN∶两份水的总量=0.5~1∶1,表面活性剂为BN的0.8~1.5wt%,明胶为BN的4~6wt%。本发明采用将含BN的浆料直接涂刷在石墨坩埚内表面的方法,具有简单灵活易操作的特点,同时加入的明胶能够控制浆料的粘性从而增大BN与石墨坩埚表面的附着力,使浆料均匀地涂刷在石墨坩埚表面。
本发明提供三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具备:层叠体,其是包括沿层叠方向层叠的多个纤维束层的层叠体,纤维束层包括第1以及第2最外层;基体树脂;防脱线;以及结合线,其将纤维束层结合。结合线具有:折回部,其通过防脱线的外侧并折回;与折回部连续的第1横穿线部以及第2横穿线部;以及表层线部,其在第2最外层的表面沿该第2最外层的面而向与防脱线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表层线部具有两股部,其在所述第2最外层的表面从第1横穿线部以及第2横穿线部向相反的方向延伸。在由两股部和与该两股部相邻的第2最外层的纤维束围起的空间、第1以及第2横穿线部中的每一个和与这两个横穿线部中的每一个相邻的纤维束之间的空间、以及第1横穿线部与所述第2横穿线部之间的空间配置有添加剂和所述基体树脂。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基纳米复合材料焊丝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及焊接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通过熔盐辅助向合金,尤其是热裂倾向性高的合金中加入纳米增强体,以降低合金的热裂倾向性,制备出的金属基纳米复合料焊丝能广泛应用于高热裂倾向合金的同种焊接及与其他合金系的异种焊接中。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焊接辅助试剂及其应用和一种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激光填粉焊接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焊接辅助试剂,以质量百分数计,包括以下组分:5~8%氟锆酸钾,1~3%Na2O·4SiO2,8~10%硅粉,3~5%铜粉,4~6%镁粉和余量的乙醇。将本发明所提供的焊接辅助试剂喷涂在待焊接工件焊接坡口表面,然后进行焊接,得到焊接工件的抗拉强度高达223.51MPa,相对于不喷涂所述焊接辅助试剂的焊接的抗拉强度提高了9.39~11.10%。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在水热反应氧化物纳米线制备中的应用,通过氧化石墨烯的诱导作用,使氧化物在水热合成过程中定向生长,并公开了利用氧化石墨烯的诱导作用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线,只要将氧化石墨烯均匀分散在反应溶液中,然后添加四氧化三铁前驱体,即可合成四氧化三铁纳米线,反应仅仅在水系溶液中即可完成,操作简单,成本低,材料复合均匀,所得还原氧化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比表面积大,其磁饱和强度高达35~45emu/g,电子电导率高,大大提高了材料的导电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加速四氧化三铁纳米线在锂电池正极,超级电容器,电磁屏蔽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特征的Ni6MnO8@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该材料是以镍锰双金属盐溶液为前驱体,以碳纳米管为支撑骨架,通过简单的水热、退火两步法制得。该材料可有效加快电子传输速率,且碳纳米管良好的机械柔韧性可以有效保持电极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改善电极材料的性能。将上述方法制得的材料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其在1A/g和20A/g时,比容量分别为1213F/g和711F/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10A/g的大电流密度下进行5000次的循环充放电之后,该电极材料的比容量仍可达713F/g,比容量保持率为82%。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其具有管状的磷灰石晶体、以及收纳于磷灰石晶体的管内且由物性与该磷灰石晶体不同的材料构成的功能部。磷灰石晶体可以为用通式M25(PO4)3X(M2表示选自由2价的碱土金属和Eu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元素,X表示选自由卤素和OH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分子)表示的单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弹复合材料,其包括(1)包括彼此相互平行布置的芳族聚酰胺纱线的第一单向层,包括彼此相互平行布置的芳族聚酰胺纱线的第二单向层,所述第一层的纱线的取向在方向上不同于所述第二层的纱线的取向,(ii)将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结合在一起的至少一个接结纱线,所述接结纱线横交于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平面,(iii)定位于所述第一单向层与第二单向层之间的粘结树脂,以及(iv)涂层,其位于所述多根第一纱线和所述多根第二纱线的外表面的至少部分上并填充所述多根第一纱线和所述多根第二纱线中的长丝之间的一些空间,其中所述涂层包含粘弹性树脂、水基含氟聚合物和封端异氰酸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渍还原法制备Pt/洋葱状富 勒烯复合材料。其特征是将洋葱状富勒烯加热,在硝酸溶液中 回流清洗过滤;其次用硝酸处理过的OLFs于水中超声振荡分 散制得碳浆,再加入 H2PtCl6溶液与其OLFs混合均匀,滴加还原剂和NaOH溶液, 调节至中性;最后将混合溶液加热、保温、清洗和过滤,在真 空状态下烘干即可。本发明采用洋葱状富勒烯作为载体,提高 了Pt的比表面积及利用率,保证了使用寿命,而且导电性高, 具有优良的甲醇燃料催化活性,应用范围十分广阔,应用前景 十分诱人。
本发明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具备:具有表面及背面的固定片、以及在固定片的表面及背面这两面埋入或接合的碳纳米管阵列片。
一种石墨烯‑导电聚合物‑纳米碳墙复合材料,包括碳基底、附着于该碳基底的若干个纳米碳墙、附着于该每一纳米碳墙上的若干片石墨烯、以及包裹在该石墨烯表面的导电聚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产品加工成型方法,包括有一层或多层碳纤维预浸布,底端为含有截短的单向碳纤维塑胶树脂层;将长碳纤维通过编织得到平纹、斜纹、缎纹或三维的碳纤维布或织物利用熔融法预浸上低熔点塑胶树脂先按照产品的需求来选好一层或多层进行加热压合并按产品的2d或3D形状加以塑型冲切,利用截短的短碳纤维也是利用熔融法将相对于以上步骤中高熔点的上述塑胶树脂的熔融后造成塑胶粒子,通过传统的挤出板材工艺或塑胶模具和注塑成型机射出压力将产品的机构生长出来,最后在复合压板机或成型机上的模具中将两者进行定位、加热复合即可。本发明提高了产品质量,简化了产品加工工序,也提高了产品良率,从而直接提高了产能。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有色金属复合材料技术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