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锂电池制造设备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合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合成是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制造工艺流程中最重要的工序,进料及合成系统的稳定性决定了三元锂离子电池前驱体的品质,继而极大地关联着成品电池的各种电化学性能和使用电池设备的安全性。
3.国内大多数企业,三元锂电池的合成工序多采用人工干预进行控制,较少数大型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仍以现场plc控制或人工巡检为主。并且,绝大多数工厂的合成工序中的进料系统泵及各种配件、管路未成撬安装,尚未形成标准化产品,不利于高品质的三元项目规模化应用和生产组织管理。
4.三元锂电池合成中最重要的工艺参数为合成釜的ph值控制,合成釜ph值是产出ncm622、ncm811等高端产品关键参数,属于大滞后环节。传统ph值控制采用单回路pid控制方式,但由于ph值测量具有非线性及滞后性等特点,容易在控制过程中会引起系统响应超调或震荡,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达到快速、准确的控制,导致废品率高。
5.另外,传统生产模式缺少集中预判报警,现场人员巡检不到位极易造成设备连锁停车,工艺参数波动等,导致生产事故。
6.同时,现有技术中对于氨碱液添加量的控制手段采用比例控制方式,通过加盐液量与氨水量的比例系数来控制氨碱液的加入量,以此实现合成釜内ph的稳定,这种控制方式本质上来说,氨碱投入量仍是单回路调节方式,调节回路中的执行器直接作用在氨碱投入量上,对于氨水或外界其他扰动给合成釜ph值带来的波动没有办法及时调整和消除,需要人为干预。
技术实现要素:
7.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合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可以快速实现对合成釜内的ph值的精确控制,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具有标准化的流程,有效提高制备三元锂电池前驱体的整体品质。
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合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
9.进料泵组,包括与盐液相连的第一进料泵、与氨水相连的第二进料泵和与氨碱液相连的第三进料泵,所述进料泵组的输出端与合成釜相连;
10.ph计,设在所述合成釜上,以监测所述合成釜内溶液的ph值;
11.第一流量计,设在所述第一进料泵与所述合成釜间的管道上;
12.第二流量计,设在所述第二进料泵与所述合成釜间的管道上;
13.第三流量计,设在所述
声明:
“三元锂电池前驱体合成的自动控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该技术专利(论文)所有权利归属于技术(论文)所有人。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该技术所有人。
我是此专利(论文)的发明人(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