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CNT/ZrO2:RE3+纳米复合材料的组分为:CNT-(1-x)ZrO2:xRE3+其中RE3+=Ce3+、Yb3+、Er3+、Tm3+、Ho3+、Eu3+、Gd3+、Tb3+、Dy3+、Sm3+、Nd3+、Pr3+,0<x≤25mol%。实验中通过HCl加入量的控制,可以可控的实现了稀土掺杂氧化锆纳米晶表面包覆和内部填充的CNT复合发光材料。当不加入HCl时,ZrO2:RE3+纳米颗粒可以均匀包覆在CNT的外表面,而当加入一定量HCl后,ZrO2选择性填充进入CNT内部。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水口破碎料91‑94份;超导电碳纳米管3‑5份,脂肪族酯类多功能分散剂1‑3份,扩散油1‑3份。本发明有效利用聚碳酸酯水口料,并利用一定重量份的超导电碳纳米管和脂肪族酯类多功能分散剂,使得制备出的复合材料具备良好导电性,且适合连续化生产,生产成本低,对聚碳酸酯类水口料的再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巯基丙酸联结的二氧化钛共价有机框架复合材料在光催化CO2还原中的应用。该发明在缓解能源危机和解决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方面有一定的助益。TiO2作为光催化剂具有无毒、价格低廉易得、氧化还原电位合适、高抗光腐蚀性、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共价有机框架材料是以共价键相连的一类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高结晶度的结构多样性多孔材料,具有可设计性、易功能化的特点。本发明利用巯基丙酸作为联结剂将无机半导体TiO2和具有大的π共轭体系、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的COFs以共价键的形式相结合,合成复合材料催化剂,用于光催化CO2还原中,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片/铝酸锶荧光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一种竹片/铝酸锶荧光粉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竹片预处理;2、铝酸锶荧光粉预处理;3、竹片与铝酸锶荧光粉复合:经混合、反应、干燥后得到竹片/铝酸锶荧光粉复合微光源材料。本发明通过以毛竹竹片为基材,借助其导管、筛管和纹孔等路径,并通过物化方法将铝酸锶荧光粉与毛竹竹片复合,实现竹材作为光源载体的良好微光源材料,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安全隐患,且使用寿命较长、节能环保;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竹缠绕管道管廊复合材料的竹篾帘及其编织方法,用于在竹缠绕管道管廊复合材料的内衬层上并浸润树脂胶黏剂后以作为增强材料,该竹篾帘由多根竹篾条通过编织线拼接切割形成;各竹蔑条在竹蔑条宽度方向上呈平行等距间排列,所述竹篾条是由原竹在横向上剖分成竹条、并经去除竹条内表面竹黄皮和外表面竹青皮后沿竹片长度方向切削而成。本发明一方面强化了竹篾条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增强层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使得竹篾卷在缠绕后竹篾条的力学性能、结构强度最优,且无明显应力缺陷,制备的增强层具有良好的结构性能,使得相应的产品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应用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复合材料的PCD刀具,包括刀体和焊接片;刀体的切削部中,由切削部的自由端的端头向柄部方向直线延伸设有至少一个排屑槽,每个排屑槽的朝向切削旋转方向的面设为第一焊接面,每个排屑槽的第一焊接面处焊接固定一个焊接片;所述焊接片的朝向切削旋转方向的面设为切削前刀面,所述焊接片的切削前刀面为非平直面形状,所述焊接片的切削前刀面在垂直于刀具轴线的第一参考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线段,所述线段为圆弧线或曲线,或直线、圆弧线、规则曲线和不规则曲线中的两种以上的组合。本发明既能有效提升刀具的锋利性,降低刀具切削力,提升切削效率;又能够有效抑制刀具加工复合材料时的毛刺产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的成型方法,具体是指利用加热棒作为芯模,再把纤维预浸料直接或者间接包覆在加热棒上,最后根据树脂固化工艺调控加热棒温度,配合外加热设备成型复合材料管。本发明通过内置加热棒,实现了纤维管壁内外同步加热,使管壁内外受热更均匀,并且缩短了成型时间,减少了分层缺陷的产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吸水率的高温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配方按照重量配比的组分包括:PA6T 24‑60份、PTT 10‑20份、PTT‑PA6T共聚物1‑5份、主抗氧剂0.2份、辅助抗氧剂0.3份、玻璃纤维40份、润滑剂0.5份、其它助剂0‑0.5份。制备方法先将PA6T、PTT和PTT‑PA6T共聚物在100℃真空烘箱下烘8h,然后按照比例将配合的物料在高混机中混合均匀,经双螺杆在230‑290℃,200‑300rad/s挤出造粒。通过在PA6T中直接加入低吸水率的PTT,实现高温尼龙与PTT相容。通过聚合合成PTT‑PA6T共聚物,加入PA6T和PTT中,提高PA6T和PTT相容性达到提高力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MI泡沫夹芯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车臂架,包括左底座、左支承臂体、上部弧板、套板、连接柱、连接口、连接机构、右支承臂体、中部弧板、右底座和三角加强件,该PMI泡沫夹芯碳纤维复合材料工程车臂架通过优化设置了连接机构,打开套板,将连接底端插入连接口,连接底端向下压迫压块,压块向下压组合件主体,弹簧被压缩,组合件主体通过短杆将衔接杆及衔接杆上的斜向杆拉动,斜向杆向内侧拉动水平杆,进而水平杆使夹块向内侧运动收紧,水平杆通过对接杆拉动方板挤压侧端弹簧作出相应适应动作,利用侧端弹簧、弹簧弹性支撑,同时夹块向内收紧插入于槽口的连接端,进一步高效连接固定,简化固定步骤,方便进行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足球纹的夹网复合材料,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面层、第一粘结层、第二粘结层、基布、第三粘结层和底层;所述基布为具有立体足球纹图案的网格布,所述基布具有组织间隙和网孔;所述第二粘结层和第三粘结层均包括覆盖部和延伸部,所述覆盖部设置在所述基布的表面,部分的所述延伸部位于所述组织间隙中,所述网孔被另一部分的所述第二粘结层的延伸部和/或第三粘结层的延伸部所填充。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带有足球纹的夹网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抗形变能力,且层次感佳,可适用于制备各种充气类制品的装饰配件。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铝基复合材料热挤压成型及其热处理工艺,其工艺包括坯料准备、挤压成型、型材拉伸和时效热处理;该装置包括机架总成、车皮屑接料箱、车皮机构、坯料加持机构和坯料旋转机构;整个工艺使得成型后的型材拉伸能够有效消除复合材料的刚度高,难变形的问题,使得最终制备得到的铝基复合型材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该装置车皮加工自动化程度高,而且极大提高了整个铝棒坯料的车皮效率,而且该装置有效保证了整个加工车间的清洁度,无需作业人员对其进行频繁清理,极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本发明属于聚合物阻燃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特殊结构磷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特殊结构磷阻燃复合材料包括聚合物和特殊结构磷阻燃剂,其中,所述聚合物为聚乳酸或环氧材料,所述特殊结构磷阻燃剂是R‑联萘酚磷酸酯或S‑联萘酚磷酸酯。本发明利用有机磷的手性结构特点,使聚合物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且制备方法简单,原料廉价,产物纯度高、易于工业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酸盐/电气石远红外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包括超细铁酸盐/电气石50‑100份、乙醇水溶液100份、聚磷酸盐10‑25份、季戊四醇10‑25份、协同阻燃剂5‑15份;本申请选用镧系金属铁酸盐对电气石进行改性,镧系金属铁酸盐与电气石同为无机材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能,可以提升电气石的稳定性与远红外性能。采用聚磷酸盐/季戊四醇对材料二次改性,聚磷酸盐可以提高材料的阻燃性能,季戊四醇则是良好的交联剂,可与聚磷酸铵、三聚氯氰聚磷酸盐有极好的相容性,可提升聚磷酸盐与无机材料的交联程度。同时少量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交联季戊四醇未交联到的官能团,从而保证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隔抗静电TPU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氨基化以及将蒙脱土(MMT)有机改性,然后将氨基化MWNTs、有机改性MMT(OMMT)与TPU在涂膜机上复合成膜。经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薄膜,OMMT大部分可以平行的分散在TPU基体中,氨基化MWNTs缠绕在OMMT上,形成纳米尺度的互锁结构,因此这种薄膜具有很好的抗静电性,优异的阻隔性能,力学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并且它是一种环保型的复合材料,不管是材料本身还是最后的垃圾处理都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本发明制备方法科学合理、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可以大规模进行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VC管件用纳米复合材料,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纳米碳酸钙?45~60份、乙烯基有机硅树脂20~35份、粒径5-15μm?的硝化纤维25~30份、丁醇20~30份、导电聚合物树脂10~18份、纳米膨润土?6~10份、滑石粉5~8份、聚四氟乙烯25~30份、聚氨酯树脂20~3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16份、甘油8~12份、线型酚醛树脂8~10份以及若干助剂;本发明的PVC管件用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PVC管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而坚硬的涂层,起到高强度,高耐磨,耐高温、耐腐蚀、抗老化的作用,从而提高PVC管件的密封性能,并且有效延长PVC管件的使用寿命,并且扩大了PVC管件的使用范围。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硫化铜/氮掺杂石墨纳米复合材料,氮掺杂石墨表面生长有平均粒径为10~20nm的硫化铜。所述材料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组装电池,在200mA/g的电流密度下,经过300个充放电循环后,可逆充放电容量可达600mAh/g;在2000mA/g的高电流密度下,经过1000个循环后容量仍可保持530mAh/g,这比之前报道的很多CuS基材料的容量高很多。该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有望应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本发明涉及纳米生物养生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锗石15‑20%,砭石10‑20%,镭矿石3‑5%,粘土45‑50%,石墨5‑7%,木鱼石5‑10%,麦饭石5%。由该纳米生物养生复合材料制成的刮熨板、热熨罐或烫熨热灸颗粒经检测不含有有害物质,含有多种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作用于人体皮肤表明可产生极远红外辐射,其频带极宽,远红外频率可达范围为7‑20微米,在8‑18微米的红外发射率ε>90%;且能产生有益于身体健康的超声波脉冲,具有保健功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组装LDHs/SBS复合材料由功能化组装LDHs、SBS、引发剂、分散剂和软化剂经转矩流变仪高温捏合而成,其中功能化组装LDHs是由阴离子型抗氧剂活性成分插层改性LDHs和表面改性剂对插层改性后的LDHs表面有机化修饰改性共同组装而成的。本发明的功能化组装LDHs/SBS复合材料可应用在改性沥青上,具体通过LDHs的层板结构阻止抗氧剂在沥青中向表面迁移,提高抗氧剂的长效性;并借助LDHs表面引入特定的有机官能团抑制LDHs颗粒间团聚,提高LDHs在沥青中的分散性,还能与SBS分子链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增强SBS抗降解能力以及在沥青中的分散性和相容稳定性。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剂领域,公开了一种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钐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应用,通过直接沉淀法与水热合成法制备氧化石墨烯‑氢氧化钐复合材料(Sm(OH)3/GO),用其吸附和去除溶液中的刚果红(CR)和磷酸根离子(PO43‑)分析其吸附性能,并通过在不同pH、时间、温度以及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下对刚果红和磷酸根离子(PO43‑)的吸附效果进行分析,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本发明通过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的拟合得到刚果红和磷酸根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16.7mg/g和605.1mg/g,吸附效果显著,性能更为优越,利用回收产品再次吸附,吸附量降低不大,确定其可再生利用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低温冲击PC及PB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PC树脂16‑20份、PBT树脂12‑16份、聚氯乙烯10‑14份、增塑剂13‑17份、碳酸钙12‑16份、邻苯二甲酸丁苄酯7‑11份、微米级SiO2粉体16‑20份、六偏磷酸钠24‑28份、海藻酸钠9‑13份、表面活性剂11‑15份、对苯二甲酸二辛酯23‑27份、高岭土7‑11份、石英砂14‑18份、三氧化二锑19‑23份、氧化铝粉9‑13份、滑石粉28‑32份、硅酸盐载体19‑23份、纳米银抗菌剂11‑15份和适量的水。使得PC及PBT复合材料的耐低温冲击、耐腐蚀和抗菌的性能均得到有效的提高。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螺杆组合、平行双螺杆挤出机、高导电PP/HIP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螺杆组合包括两根相互啮合的螺杆,所述螺杆组合一端至另一端依次分为主喂物料输送段、主喂物料熔融混炼段、侧喂物料输送段、全部物料熔融混合段、排气计量段。所述主喂物料熔融混炼段采用包括错列角为45°和/或60°的片状剪切块与输送螺纹的螺纹元件组合;所述全部物料熔融混合段采用包括带左旋插槽的右旋螺纹块与错列角为45°和/或90°的片状剪切块的螺纹元件组合。本发明通过使用包含所述螺杆组合的平行双螺杆挤出机,配合特定的配方,最终制得低成本、密度小、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高导电PP/HIPS复合材料。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灭菌的纳米银/石墨烯气凝胶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高效灭菌复合材料是通过甲胺、硝酸银和氧化石墨烯溶液的混合物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的。其中甲胺即可以和银离子形成银氨溶液均匀分散在溶液中作为纳米银的前驱体,又是形成纳米银的还原剂。利用本发明方法,一步合成,不需要二次浸渍,所制备的材料稳定性好、柔韧性强、银离子释放极低。将制备好的纳米银/石墨烯气凝胶用于大肠杆菌灭活实验,结果表明此材料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并且可以重复使用,重复7次的杀菌效果依旧如初。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水解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在成分中添加有间甲基苯胺、含氟化合物等组分,在制备时是先将各组分分别与分子量不同的聚碳酸酯、有机硅聚碳酸酯共聚合物反应制成一号基料和二号基料,确保各组分间能够充分反应,提高混合效果,同时,严格把控反应温度、挤出温度等工艺参数,以提高组分的反应效果,达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大幅度提高产品的性能,经过试验证明,经本发明制得的耐水解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热变形能力和耐高温耐水解能力,能够广泛的应用在各领域外壳使用,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仍然具有优异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硅三维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0.004‑0.006g石墨烯量子点溶解在4‑6ml超纯水中,滴入0.65‑0.85ml的0.2‑0.3mol/ml的CuCl2或ZnCl2溶液,振荡生成混合乳化剂;将得到的混合乳化剂与10‑20ml质量分数为10‑20mg/ml的氧化石墨水溶液、10‑20ml含0.1‑0.2g纳米硅球的环己烷溶液混合,均质20s‑30s,形成均匀的“水包油”类型乳液;向得到的乳液中加入0.9‑1.2g水合肼还原后,进行水热反应,得到还原后的乳液;将得到的还原后的乳液冷冻干燥,用洗涤液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碳硅三维结构复合材料,解决了硅材料体积的膨胀、电极材料结构裂解崩塌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质钛/不锈钢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主要是采用增材制备工艺,在不锈钢基板上先熔覆不锈钢堆积层,后熔覆中间合金堆积层,最后熔覆钛合金堆积层,并通过感应加热调控层间温度控制成形。本发明基于传统焊接电源,将电弧增材制造思想与熔池冶金相结合,利用中间层设计,实现异质钛/不锈钢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该制备过程低危低耗能,且在中间层熔池冶金的作用下实现了异质材料无脆性层的冶金结合,解决了传统爆炸焊等制备方法高危高耗能以及存在脆性层的问题,其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应用前景广。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垃圾袋用PBAT/PLA复合材料以及制备方法,涉及环保材料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目前塑料垃圾袋不易降解、且降解周期长的问题,提出如下方案,按照质量百分比由以下组分组成:PLA 30%‑50%、PBAT 20%‑40%、纳米纤维素18%‑22%、硅藻土11%‑13%、磷酸钙8%‑10%、偶联剂6%‑8%、添加剂6%‑8%、抗氧化剂2%‑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0.1%‑0.3%、复合阻燃剂0.1%‑0.25%,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制备工艺简单,且成本低,在各原料的科学配伍下,使得PBAT/PLA复合材料具有阻燃、抗菌、易降解的功能,且对环境友好无污害。
本发明涉及动态催化广域石墨化制备石墨化空心碳复合材料方法。包括:在搅拌条件下用溶剂将催化剂金属盐前驱体与可成碳的前驱体混合配制成均匀的复合溶液,通过去溶剂成型固化法,制备复合前躯体固体,将复合前驱体固体通过环境增减压进行二次高温煅烧得到复合的催化剂/石墨化空心碳复合材料,经浸泡处理,干燥后获得石墨化空心碳材料。本发明还可进一步将上述石墨化空心碳材料运用于能源、气体吸附、水处理、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出的动态催化广域石墨化方法克服了催化颗粒只能催化石墨化周围5~10纳米范围的局限,同时在石墨化碳材料基底中原位引入空心结构,获得的材料在能源、气体吸附、水处理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优异的性能。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包覆硅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含有硅合金粉的原料制成纳米颗粒;b)去除所述纳米颗粒中的含有硅合金粉的原料中的非硅元素,得到含硅纳米颗粒;c)将所述含硅纳米颗粒包覆碳层,得到所述碳包覆的复合材料。该方法以硅合金为原料,机械砂磨使得硅铝合金颗粒尺寸达到纳米级别,再通过无机酸腐蚀去铝得到硅颗粒,最后使用有机物包覆后高温碳化,得到碳包覆的硅颗粒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电化学测试显示出较高的比容量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本发明所制备硅碳材料具有制备、经济等优点,可用于高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生产。
中冶有色为您提供最新的福建有色金属理论与应用信息,涵盖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说明书、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实用新型内容及具体实施方式等有色技术内容。打造最具专业性的有色金属技术理论与应用平台!